2005/04/16

遇見安妮霍爾



伍迪艾倫(Woody Allen)於1977年的電影作品《安妮霍爾》(ANNIE HALL),故事描述紐約客艾維辛格與安妮霍爾從相戀到分手的故事,之間還穿插了艾維和安妮各自的戀愛史,從中檢視他們過去的人際關係。脫口秀表演者出身的伍迪艾倫,在《安妮霍爾》中飾演神經質的艾維辛格。口中念念有詞、嘮嘮叨叨的艾維,顯然是個喜劇角色,但是又和傳統美國電影喜劇角色有所不同,在於伍迪艾倫賦予艾維辛格一種知識份子式的喜感。片中可以看見艾維的言語充滿智性的挖苦,調侃自己也調侃別人,使得《安妮霍爾》擺脫了以往喜劇片的插科打諢,展現一種具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喜劇樣貌。

艾維在遇到安妮霍爾之前,經歷過兩次失敗的婚姻,前妻都是優秀的知識份子,卻和艾維產生排擠效果,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性生活不協調。正如艾維在影片一開始的自白:「我絕不加入有像我這樣會員的俱樂部。」艾維和女性交往的狀況就是如此。片頭部分,艾維就告訴我們,他和安妮分手了,顯然這部電影不是要給我們公主王子的幻象。當艾維與安妮相遇,他們彼此喜歡,不久展開交往。但是他們如何相愛不是重點,電影重點在於他們如何「失去」。影片一開始,艾維和安妮的關係已經出現危機,艾維喜歡批評現實,處處不滿,充滿焦慮,喜歡讀任何與死亡有關的東西。安妮卻是個和平主義者,熱愛攝影與歌唱,喜歡讀詩。經過一年的交往,他們彼此間的差異已經被無限放大,危及到兩人的關係。特別的是,《安妮霍爾》以非線性敘事手法來說故事,影片中交錯處理艾維的現在、過去,因此在我們看見他們如何排擠對方的同時,我們也看到他們曾經相愛。伍迪艾倫以非線性敘事的處理方式,使得觀眾在看《安妮霍爾》時,就像是跟隨著艾維進行一段跳躍式的回憶,內容因此時空交錯,段落時序錯亂,就像他那極端焦慮的性情般。

除了非線性敘事手法,《安妮霍爾》還時常出現演員直接面對觀眾講話的畫面,進而使觀眾產生疏離(抽離)效果,以便能更理性分析電影中的每段對話與細節。此外,伍迪艾倫也擅長以對比方式呈現戲劇效果。譬如,他會讓劇中人直接進入自己的回憶畫面。一場安妮回憶過往戀情的戲,安妮和艾維一起回到事發現場,畫面裡同時出現過去的安妮和現在的安妮,透過現在的安妮看待過去安妮的方式,可以窺見安妮的心靈成長。相對而言,艾維就是一個不願意改變的人,他相當聰明卻也相當自負,簡直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裡面的人,無法與外界溝通,也無法真正進入別人的世界。這樣的悲劇性格,使得艾維和安妮最後走向分手。綜觀伍迪艾倫的作品包括《漢娜姊妹》、《曼哈頓》、《賢伉儷》……等等,幾乎都可以發現一個叨叨絮絮的中產階級知識份子,充滿焦慮、不滿,並且渴望穩定關係――卻又無法擁有。《安妮霍爾》末尾,黛安基頓的歌聲悠悠流出,已經分手的艾維和安妮在紐約巧遇,對於逝去戀情,雙方都能理性面對,也承認對方都是很「好」的人――卻再也無法重回往日情懷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