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/04/05

尋找內心的白痴



1998年的電影作品――《白痴》( Idiots),是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(Lars Von Trier)首度問鼎坎城影展的作品,當然,這部逼視人性、揭露人類的偽善、批判布爾喬亞階級意識的作品,最後並沒有獲得評審的青睞。片中,痛失愛子的凱倫,無意間加入了一個團體,這個團體以作白痴來實踐他們的生活哲學。在當白痴的過程中,考驗著自己也考驗著別人。凱倫從一開始的不理解,到最後愛上白痴生活,從中獲得珍貴的快樂感受。就像劇中人所說的:「社會越來越富裕,人卻越來越不快樂。在石器時代,所有的白痴都要處死,但是現在不必這樣了,今天,當一個白痴是一種奢侈,是一種進步,白痴是人類的未來,如果你能找到自己內心的白痴,就會得到快樂。」這個團體裡的人,他們並不是在學白痴、裝白痴,他們只是找到了自己內心的白痴,並在這樣的過程裡,獲得快樂。透過劇中人的反社會行為,拉斯馮提爾提供一種反思,活在社會道德倫理的制約之下,我們真的快樂嗎?

《白痴》( Idiots)是「Dogme95(逗馬95)宣言」的最佳示範電影之一,片中的手持鏡頭、長拍鏡頭、不講究的燈光以及紀錄片風格,都符合了「Dogme95宣言」中的電影理念。Dogme95宣言由拉斯馮提爾和文特伯格所策劃,並由前者於1995年在巴黎歐洲劇院(Odeon)公開發表。他們支持「電影的民主化」(democration of the cinema),認為今天科技進步,器材輕小,價格便宜,DV普遍,所以人人都可以拍片;並反對「個人電影」(individual film),這是對60年代「作者電影」的反思,此外還針對好萊塢電影,提出電影其實不是「幻象」(illusion),而是從角色、場景中挖掘真實。

針對拍攝電影的方法,「Dogme95」提出了10條「貞純誓言」(The Vow of Chastiy):
一、 影片的拍攝必須在現場完成,不得取用道具和加工的場景設計。
二、 聲音不得和影像的製作分離,音樂除非就存在於影片拍攝的現場,否則不得使用。
三、 必須使用手持攝影機,任何移動或是固定的鏡頭,只允許在手持攝影裡完成。
四、 必須是彩色電影,不接受特殊燈光,或是只能使用附加在攝影機上的單一燈光。
五、 禁止光學和濾鏡效果(禁止光學儀器、濾光鏡)。
六、 不含虛假表面動作,如謀殺,武器等。
七、 禁止背離當時和現場,影片必須就發生在當時或當場。
八、 不接受類型電影。
九、 影片規格為35釐米。
十、 電影導演不得冠以作者之名,做法是導演不在字幕上。

以《白痴》這部影片來說,拍攝地點是一棟準備要出售的房屋,裡面幾乎是空蕩蕩的,沒什麼道具。全片幾乎沒有配樂,劇情張力顯然也不需要音樂的烘托。全片以手持攝影錄製,鏡頭自然搖晃,且經常快速的伸縮,突兀地貼近演員的臉,具有紀錄片的寫實風格,像是在拍攝一件正在發生的事情。沒有設計、沒有人工化的安排,更沒有雕琢、風格化的構圖。影片拍攝過程幾乎只用自然光,一些室內戲也不特別打光,遇到逆光的情形,索性讓人體成為剪影,不作補光動作,其中一場晚上的戲,也只用燭光,不打燈。劇情發展都是現在式,沒有回憶或潛意識的畫面出現。最後,影片結束,上字幕,看到一堆工作人員的名字展演開來,就是沒有導演的名字。

「Dogme95宣言」的內容,其實與60年代的新浪潮電影運動,有相當密切的關聯。1958年之後的10年之間,國際間的電影環境出現了動盪,不僅老一輩的作者引進重大創新,由另一批年輕導演創造的「新銳電影」、「新興電影」、「新浪潮」等風潮更振奮了現代主義的傳統,概括稱之為新浪潮電影運動,其影響力遍及歐美。新浪潮電影運動吸收了新寫實主義的美學和五○年代藝術電影的精神,其電影形式與風格的趨勢大致是:一、技術上的創新。這段期間,製造商生產了不需要腳架與反射觀景器的攝影機,以及僅需少許光線就能產生適度曝光的電影膠片。使得新銳導演可以採取立即的拍攝方式:現場收音拍攝、攝影機可以走上街頭,在快速而省錢的情況下拍攝電影。二、劇情片看起來近似直接電影(Direct Cinema)的紀錄片。導演經常在遠距離拍攝,採用搖拍鏡頭掌握表演動作,並以伸縮鏡頭放大細節。此時導演就像一個新聞記者刺探著人物的舉動。三、不連續的剪接,使畫面呈現強烈斷裂。四、「單鏡場戲」的發明,一場戲可能就以一個鏡頭來處理,中間沒有剪接,並採以手持攝影,一鏡長拍到底。以上這些形式風格,也都出現在《白痴》這部電影裡面。「Dogme95宣言」可說是接續新寫實主義、新浪潮電影運動中的寫實傳統,並將其發揮到淋漓盡致,但是「Dogme95宣言」卻沒有接受新浪潮電影運動中的主觀性寫實。新浪潮電影運動中的主觀性寫實是受到五○年代藝術電影精神的影響,使得新浪潮電影中的部分導演為了營造一個曖昧敘事的方式,結合著客觀性寫實、主觀性寫實與作者式評論的技巧。譬如電影《廣島之戀》就混合著回憶與幻想,令人難以辨識。這也是「Dogme95宣言」和新浪潮電影運動不同之處。

不管看了幾次《白痴》,內心都會受到強烈的衝擊。導演以趨近紀錄片的形式拍攝,使得影片逼近真實,讓人不忍目睹。再者,演員在鏡頭底下幾乎是無所遁形――剛強與脆弱,壓抑與解放――像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個體,也像是我們心裡的一個影子。1956年出生於丹麥的拉斯馮提爾,其作品一向如此犀利,不管是《醫院風雲》、《破浪而出》(Breaking the Wave)、《在黑暗中漫舞》(Dancer In The Dark)、《厄夜變奏曲》(Dog ville),都可以看到拉斯馮提爾對現實的批判,其呈現的方式如此赤裸,趨近冷酷――只看觀眾是否有勇氣接受了。

沒有留言: